100强掌门人更多>>>
官方刊物
  • 发布会会刊
  • 中国化肥工业年鉴
官方刊物

中国传媒大学:仪名海教授

时间:2009-2-17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化肥工业年鉴>主编:仪名海教授

在本届会议的论坛工作会议期间,担任主持一职,并主持了大会闭幕工作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化肥工业
<中国化肥工业年鉴>总监:仪名海
以下是引用片段: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急速蔓延,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迅速向我国化工领域传导,以硝酸、硫酸等“三酸两碱”化工基础原料为代表的产品市场行情急剧下滑,价格一落千丈。短短几个月,遍数国内化工所有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从历史价格的高位进行跳水,于此同时,上述化工化肥所有的产品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产品涨库、销售困难,被迫减产或停产的危险。追究原因可以说是美国导致全球危机并不过分,我国出口受阻,出口企业不能出口产品,生产此时受到严重阻碍,对原料需求下降,源头企业生产出来的原料没人买,国内产能过剩,从而使国内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减弱,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个别企业甚至倒闭。
    似乎一夜之间,每一个行业的下游几乎都没有了需求,化工产业链上因需求锐减而倒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像一场急性瘟疫,迅速向上游传导,一块压倒另一块:MDI需求减少导致苯胺需求减少,苯胺需求减少导致硝酸需求减少,硝酸需求减少导致液氨需求减少,液氨需求减少最终导致原料煤炭需求减少;另一链条:全球性粮价和原油价格大跌,导致国际国内市场化肥需求下降,化肥需求下降导致化肥企业减产,化肥企业减产导致合成氨生产负荷降低,合成氨负荷降低最终也导致原料煤炭需求降低。
这一根根由化工和化肥终端产品需求倒推回来的产业链萎缩,最终都归缩反应到化工基础原料――煤炭需求的锐减上。合理提高各行业的一体化,保持小程度流通,提高产业集中度,只有联合起来实现循环发展,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小。
目前化工、化肥行业因下游需求减少、销售困难导致的减产缩产,开工率高的只有80%,低的不到30%,即便如此,不论产业链上的哪一个制造环节,固体产品还是液体产品,几乎家家的产品仓库都是积聚为患,大面积的减产并未使堆积爆满的产品库存得到根本消化。而在需求没有丝毫弹性的市场上,竞相降价换来的,除了越来越小的市场份额和越来越低的利润外,还有越来越高的产品库存。
化肥产品经销商坐视无法,无异于等待死亡。而化肥产品制造商在需求暴跌和难以获得信贷的双重打击下,正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
一、煤炭产业应认真分析,冷静跟随
金融危机已经冲击到煤炭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家在措手不及的等待中,冷静思考和分析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煤炭的发展出路,能不能挺过去这场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风暴对企业的冲击,这是煤炭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在跌宕起伏中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中国煤炭企业,能否顺利地越过这道从未遇到过的硬槛,只有我们居安思危,冷静思考,控制煤产量,必要时,适当调整煤炭发展规划,并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国外企业、跨国公司应对危机的策略,加上国家采取强有力拉动内需措施的实施,只要冷静跟随国家宏观调控的举措进行认真分析,中国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发展水平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
二、化肥工业遭遇寒流,影响加剧 
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更大,它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进而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众多领域,如金融领域、进出口领域、煤炭领域、石油领域等。
那么,这场波及面广、蔓延速度快、危害强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化肥工业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众所周知,化肥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的繁荣,市场处于繁荣期,化肥工业的发展会一帆风顺。然而,市场处于萧条期,化肥工业也会进入“寒冬期”。金融危机对中国化肥工业的影响既有消极一面,又有积极一面。 

    (一)消极作用体现在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加剧了中国化肥出口的严峻形势。

世界经济从2007年开始出现了很多问题,美元下跌和次贷风暴、粮价和油价上涨导致世界经济下滑。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又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萧条局面。国际市场的不景气主要表现在需求下降,其根本原因是购买能力下降。国际市场的终极消费群体是支持市场运营的强大动力,市场需求旺盛是促使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直接动力。简言之,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那些原本有能力购买化肥的国家因为国内的金融动荡而无力购买。国际市场的购买能力下降以及国际市场的交易量的迅速下降,导致中国化肥的出口数量严重减少。

相关链接: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主要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生产基地,化工原料出口量逐年上升。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化工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特别是中国化肥的出口在迅速增加。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出口尿素、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创历史最高纪录。 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1~12月中国共出口尿素526.3万吨,同比增长284.9%;出口磷酸一铵193.4万吨,同比增长307.1%;出口磷酸二铵197.1万吨,同比增长150.8%;出口三元复合肥60.8万吨,同比增长211.7%。
这说明,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化肥受国际环境供不应求的影响由化肥进口国变为化肥出口国。
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化肥出口也受到影响。一方面,国际化肥价格受国际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下滑的影响也出现大幅度下行的趋势,中国化肥出口也受到市场不景气的牵连,其出口数量严重萎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石油和煤炭消费需求下降,石油价格和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化肥的重要原料是石油和煤炭,化肥市场在成本下降的前提下供应充足,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影响到了中国化肥的出口。
受全球化肥价格下降的影响,国际化肥市场供应充足。
我国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美国人消费能力下降,我国出口受阻,出口企业不能出口,生产受阻,对原料需求下降,源头企业生产出来的原料没人买,国内产能过剩
中国化肥企业受到影响只是体现在出口方面,加剧了出口的严峻形势。中国在出口化肥方面受政府政策影响,政府通过税率控制化肥出口,因为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化肥对中国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化肥企业的发展需要多要素的支持,资源要素、优惠政策、稳定农业需求,任何要素都不能出问题,否则企业将立即陷入困境。如果将“化肥-农业-社会稳定-粮食”放大,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双向链条,企业要发展要效益,农业也要发展也要效益,社会要发展更要效益。就是在这样一个相互依赖的链条中,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在不断发展。发展就要面临危险与机遇,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大多数化肥企业来说影响没有美元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大,原因在于我们的化肥还留在国内,没有变成国际统一货币——美元,我们的粮食是政府调控的,不是市场化的,企业的经营利润不会在一夜之间由于粮价的飞涨而变得一无所有。

(二) 积极的作用体现在金融危机有助于提升中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化肥工业必须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部分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化肥工业发展的措施,并且投入大量资本,使得中国化肥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现在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大国。 然而,中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相关链接:在中国,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是煤炭,这与中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有关。中国用煤炭为原料的中小化肥厂,绝大多数建于六七十年代,“八五”、“九五”期间,部分化肥企业虽然进行了节能增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使这些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先进的国外大型化肥厂仍有较大的差距。
在磷肥生产技术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磷肥生产技术最先进的美国,中国的大中型磷酸磷铵厂,几乎全部是引进技术和装备。近年来,中国自行研究开发或利用技贸合作研制磷酸磷铵的各种设备,如球磨机、各类磷酸泵、料浆泵、翻盘过滤机、大型造粒和干燥机的国产化方面做出不少成绩,为减少装置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出了贡献。我国在磷肥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能力并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但是,磷酸磷铵厂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大都与国外八、九十年代的水平相当。
由此得知,中国化肥行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一直较弱,效益随市场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差。从技术和体制两个层面,均表明中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实力有待于提高,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增加了提升中国化肥工业实力的紧迫性。壮大中国化肥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提高中国化肥的市场竞争力是中国化肥工业发展的根本,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上去了才能提高化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化肥企业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危机,从根本上找到应对危机的方法。从这方面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油价和煤炭价格的回落,国际化肥价格受这一影响也大幅度下降,全球经济衰退和强烈需求减弱预期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化肥工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其出口数量势必会减少,这要求中国化肥企业在注重提升自己本身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要做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预测分析,控制好库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强调要对事物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准备,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才能获得成功。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化肥工业的宏观政策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一只“无形的手”,通过这只“无形的手”,政府可以引导企业把好价格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就国内市场来说,中国的化肥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尽管现阶段化肥市场“降”声一片。中国的化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要立足国内市场,做好国内市场的预期评估,因为化肥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基础原材料的部门,化肥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国家一直对农业高度关注,政府也一直在完善农业政策,建立农业稳定增长机制,整体来看农业政策是利好的,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农业整体政策的利好将会带动化肥产业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整个化肥工业的影响还是深远的,但是,其积极影响要大于消极影响。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化肥工业发展还是要集中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上。从长期的国内形势看,化肥工业发展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化肥企业还是应该从长远的目标来积极看待这次金融危机,不能持悲观态度。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对化肥市场的冲击,深刻认识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进行改进,努力缩小与世界的装备、技术的差距,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技术水平,提高企业产品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中国化肥企业也要有牺牲精神,因为农业和化肥本来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坚挺的人民币不是靠信心得来的,而是靠坚挺的粮食供应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国际市场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供应我国消费,粮食有时也是一种政治武器,美国的玉米换生物柴油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中国化肥企业应该认识到,化肥产业发展已经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粮食保证,国际市场的需求虽然可为我们带来暂时的利润,但更大的金融风险却在这些交易中潜滋暗长。化肥产业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需要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将化肥留在国内并换成粮食才是根本。
三、采取措施,摆脱逆境 
化肥市场的寒冬已经来临,此次袭击已经远超出我们过去的想象。但并不会因为你痛就会停止,他的冲击波像海浪会源源不断的继续向中国化肥工业造成深层次损伤。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的行业是农业,而农业最底层的就是化肥产业。归根化肥工业损失惨重。
理由如下:今年大宗商品价格都经历了暴涨暴跌的过程,而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在生产时,投入的是高额的成本,到收获时,是暴跌的价格,全球库存产品最多的是农产品。企业只是一定的库存,但很多企业都伤痕累累,濒临破产;农民可是一年的库存,这种损失不严而喻,农民没有吃饭的,自然会将碗筷扫地出门,化肥自然充当了这个角色。带来的结果不是农民的破产,就是下游收购企业的破产,必然大大影响09年化肥市场,使09年需求不振。
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化解影响渐深的金融危机已成为热点。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依托优势来制订相应的措施。由于目前国家保护农业发展,化工行业的出口已经受到了严格限制。随着国际经济的颓势,国外的需求也大大降低,目前已经出现出口与进口产品倒挂的情况,甚至出现国际市场上的化工产品比国内价格还要低廉。而国内由于房地产、钢铁、有色以及玻璃等许多应用消耗原料的行业也在下行,对于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减淡。
上游加速,下游放缓,加上行业投资惯性难以在短期内平抑,基础化工行业将在未来的一年内继续面临高额投资的产能大量释放带来的压力。我国资本市场作为新兴市场,高速的成长性将享受一定的溢价,但是在目前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大趋势下,目前整体化工行业的估值较高的压力还在消化中。虽然化工行业遭遇寒流,但如果方法得当,措施对路,在逆流中前行的步伐也会变得稳健。

总结对策:
企业家们认为,确保国内化肥供应,稳定农业生产,国家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是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化肥生产、粮食生产等相关要素之间一系列根本问题,仅靠化肥企业本身来承担是不合理的。不能通过限价和禁止出口,人为地割裂了产品之间的价格链,要综合性考虑事物的连带关系。与会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在制定化肥生产和经营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化肥生产在价格、出口、地区、运输、原料等上中下的关联问题,特别要考虑到中小企业生存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在满足我国化肥自我需求的同时,按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给予零关税政策,依照一定比例解除化肥出口的限制,尽可能让国内化肥企业获得利润,维持生存,渡过难关。当然,国内化肥企业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节能改造,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走循环经济之路,增加化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Copyright@2008 www.hf100.org,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1580 号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   主办
化肥百强官方网 版权所有       E-mail:cc100q@126.com
电   话:010-65433184    传    真:010-85755029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常营鑫兆家园28号楼6层6室      邮   编:100024
技术支持:北极动力